寫在前面:
花江峽谷大橋全長2890米,主跨1420米,橋面距水面高625米,不僅主橋跨徑位居山區橋梁世界第一,橋梁高度也刷新了世界紀錄。這一超級工程不僅是貴州交通建設的重要成就,也為大橋兩岸旅游業注入了新動力。
橋下村落因大橋而煥發新生,游客的歡笑聲與農家樂的炊煙交織,現代基建與田園牧歌和諧共處在花江大峽谷之間。
(相關資料圖)
抬頭望去,夕陽為世界第一高橋——花江峽谷大橋鍍上金輝,巍峨的鋼索在暮色中閃耀。轉身時,滿院鮮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,與橋下潺潺的溪水聲相應和,構成一幅寧靜而美好的畫面。
小花江農家樂觀花江峽谷大橋。
“來家里坐坐,一起吃飯。”
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平街鄉小花江村“小花江農家樂”內,年近七旬的店主梁紹清一邊與女兒忙碌地清洗著剛宰好的鴨子,一邊熱情招呼記者進門。他笑著解釋:“等下還有兩桌客人要來吃飯,實在忙不開,最近天天都有好幾桌,從早忙到晚。”
梁紹清的女兒洗好鴨子。
小花江村是一個古老的布依族村寨,村民傍水而居,村寨被山水環繞。據梁紹清回憶,過去村民若要前往峽谷對面,需沿著蜿蜒山路艱難前行,耗時長達3個多小時;要是去安順的花江鎮,選擇要么是從寨后的“鵝翅膀”山梁翻越,穿過重重山巒抵達營盤村,要么從距村3公里的花江鐵索橋經過,再步行一小時。交通的極度不便,使得村里鮮少有游客到訪,經濟發展也受到極大制約。
過去的改變,從路開始,現在,因橋而興。
隨著時代發展,當地交通狀況逐步改善。2004年,納哈田到花江布依寨8公里公路修通;2006年,花江布依寨到鐵索橋3公里路也順利完工。
梁紹清的農家樂位于進村必經之路,雖不算寬敞但收拾得整潔有序。因為地理環境優勢,順勢成為全村第一個“吃螃蟹”的人,開辦起了農家樂,一開,就是十多年。起初,生意并不算火爆,畢竟交通雖有改善,但仍不夠便利,游客數量有限。
小花江農家樂老板梁紹清。
“現在不一樣咯!現在好多了!”梁紹清向記者感慨近期生意的火爆。這一切變化,都源于花江峽谷大橋的建設推進。
作為六枝至安龍高速公路關鍵控制性工程,花江峽谷大橋自開工建設以來,不僅以“山區橋梁跨徑世界第一”“橋梁高度世界第一”的規劃引發關注,更給周邊村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人氣。
大橋施工期間,機械的轟鳴聲打破了小花江村長久的寧靜,卻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氣。“以前我們要去對面,只能走下面的鐵索橋。現在花江峽谷大橋修起來了,來的人多了,生意就更好了。”梁紹清感慨道。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前來,想一睹這座世界級大橋的風采,農家樂的生意也愈發紅火。
“生意好的時候能接到團隊餐,一天能賺幾千塊;就算是平時,一天兩三桌也不是問題。”談及收入變化,梁紹清難掩喜悅。他坦言,原本沒指望農家樂能有多大起色,是大橋的建設讓他看到了新希望,“現在就盼著大橋早日通車,到時候來的人肯定更多。”
農家樂小院觀遠處大山。
據貞豐縣平街鄉相關工作人員介紹,隨著花江峽谷大橋通車日期臨近,像梁紹清這樣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數。目前,小花江村已有多家農戶計劃升級自家業態,有的外出務工村民選擇返鄉開民宿,有的則準備增設特產銷售點,當地鄉村旅游經濟正逐步走上正軌。
“大橋不僅是交通橋,更是我們的‘致富橋’。”看著往來的游客,梁紹清的眼里滿是期待。這座即將通車的世界級大橋,不僅縮短兩岸時空距離,更在布依村寨的土地上,播下了發展的新希望。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亞蘭
標簽: